有些食物是先天就知道的美味,有些味覺卻需要後天學習。
很肯定的,我從有意識以來就對海綿蛋糕沒有抵抗力。
小的時候每經過雞蛋糕攤販,必定向媽媽撒嬌,
但因經歷了太多又乾又硬的經驗,漸漸地不敢任意嘗試,
直到美好的府城再度燃起我對雞蛋糕的熱愛。
那是武聖夜市中一個燈光昏暗的小攤子,泛黃的壓克力板低調地漆著「老牌雞蛋糕」五個陳舊的字。
阿公與阿婆分別站在攤子的前後側,阿婆熟練地翻轉著年代久遠的烤盤,
將烤好的卵型雞蛋糕飛快地送至前方的玻璃櫃,然後注入新的麵糊繼續翻轉。
阿公手持著廣告紙扇對著剛出爐的雞蛋糕搧風,十分堅持的他,
即使客人大排長龍也不願在不完美的狀態下賣出那一枚枚飄散著卵黃香與乳香的金黃。
從阿公的手上接過的雞蛋糕香氣逼人,即使肚子再飽也忍不住啃食,
雖然燙口,但咬破微酥外皮下那蓬鬆、柔軟、濕潤、綿密的蛋糕體的同時,
一股蜂蜜香甜同時在口中化開,也為心靈注入一股幸福的暖流。
紅豆內餡,柔滑中又不失紅豆顆粒在口中爆破的質感,豆香濃郁,
還帶著一股微微的天然焦糖香氣。原本討厭吃紅豆的老姊也都備受感動,
從原本掌型的餅狀,換成了現在的栗子狀,
更能每一口都嚐到紅豆那濃烈的古早香。
心中對某些食物都有第一名的寶座,至今沒有其他雞蛋糕能與其分庭抗禮,
甚至連第二名都差得老遠,
滿街的雞蛋糕,不是太乾、太硬,就是像加了發粉的麵粉糰子那樣毫無香氣。
因此每前往台南,都還是不忘拜訪這銷魂的美味,
有時候我甚至會為了它專程開車下台南。
物價高漲的年代,老牌雞蛋糕並沒有漲價太多,
至少跟台中台北比起來還是便宜得多,而排隊的人潮也越來越長,但願這雋永的香甜能夠繼續流傳。
2010年8月更新:
老牌雞蛋糕換了新裝,也添了人手,
全部換成栗子形狀的烤模
還多了超黯然消魂的卡士達奶油口味~
溫熱的奶油餡,一口咬下後滿溢蛋香與乳香,
是很經典的台灣卡士達配方,
讓你會想到"小時候吃的泡芙,就是這個味道!"的那一種。
明明很簡單,只要不吝惜用蛋黃與牛奶就能製造出的好滋味,
偏偏大量的紅豆餅、雞蛋糕,都能把卡士達搞得很噁心,
只有黏稠的口感與大量的人工香草味,
老牌雞蛋糕就是對每樣用料都夠用心,才能做出無可取代的美味雞蛋糕。
這大概是全世界最能安撫我心情的食物!
即使吃過一百次以上,每次一入口,
總覺得好吃到心臟會停止跳動幾秒鐘。
一次多帶一點回家,冰在冰箱中,食用前灑水烤個五分鐘,
又能恢復膨鬆柔軟、邊緣微酥的狀態,
法國來的瑪德蓮、金融家蛋糕、馬卡洪、可麗露,
都戰勝不了老牌雞蛋糕的親切樸實。
2011年4月:
老牌雞蛋糕前擠得水洩不通,拉長頸子一看才知道是時尚玩家正在採訪,
看來以後排隊得排得更辛苦了。
2014年3月補充:
文賢路老牌雞蛋糕的本店已從小攤子擴張為店面,
但原來的老闆、老闆娘不在現場監製,
可能因為生意太好,原味與包餡還分成兩爐,
都是年輕人操作,
雖然排隊很長,卻已完全走味,
火侯不足,蛋糕體不夠熟,加上未來得急煽去水氣就包裝,
變得軟爛沒勁,當年的微酥表皮與彈性蕩然無存。
讓我迷戀十多年的舒心食物正式宣告走入歷史,
台南的極致小吃又被搞垮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