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時候常跟著老爸到處賞鳥,
美濃的粄條嚐了好幾家,
薄Q軟滑的粄條、口感細緻的韭菜、拌上帶勁的烏醋,
以及乾拌粄條的靈魂-油蔥酥,
那豬油與金黃色的蔥頭,真是台灣美食無可取代的腳色。
美光應該是美濃當地最受觀光客青睞的餐廳,
軟爛入味的冬瓜封、高麗菜封、豬腳,都讓老爸醉心不已,
大學時帶同學們來,大家也都稱讚好吃,
可見流傳了數十年的美味,是不分年齡的。
但當我親眼看見老闆剪開兩盒味丹味精,
左手、右手各一盒,朝鍋子裡豪邁地倒個精光之後,
我就再也不敢吃菜封了。
倒不是健康的問題,是從小就有治不好的"中國餐館症候群"。
搬到中壢之後,我對一成不變重油重鹹重味精的客家美食心生恐懼,
又嚐過勝興車站每一家都難吃有名的粄條之後,
開始懷疑自己的舌頭被養壞了。
回來嚐嚐美濃的粄條,卻依然令人再三回味。
粄條依然晶瑩剔透、薄細滑順卻充滿彈性,
並且吸收了油蔥的鹹香。
一定要拌入烏醋,這鶴牌似乎不如兔牌香。
薑絲炒大腸不似北部那樣的嗆,
調味得宜,只可惜生炒的方式讓大腸非常堅韌,
沒有一塊咬得斷。
野蓮是我最喜歡的客家料理,
脆而纖細的口感,還有獨特的香氣,
無論是炒薑絲或用麻油、蛋黃料理都非常好吃,
可以一口氣吃下一大盤。
總覺得南部、北部的客家料理口味還是稍有不同,
南部的客家料理口味較淡、變化多,
不過如果能少點味精就更美好了。
全站熱搜